网站文章分类目录

首页 针刀/刃针/针刺 针刀医学临床–通用要求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针刀标准 

针刀医学临床–通用要求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针刀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刀医学临床常见病种分级、施术者要求、程序要求,并提供了针刀操作的体表定位方法,以及针刀持握方法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针刀医学临床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针刀医学临床常见病种分级、施术者要求、程序要求,并提供了针刀操作的体表定位方法,以及针刀持握方法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针刀医学临床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4常见病种分级

4.1原则

按照操作的安全性和技术难度,对针刀医学临床常见病种( 见附录A)进行分级。

4.2内容

4.2.1一级病种

病位表浅且结构简单,发病机制单一,安全系数高,技术难度低。一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1 。

4.2.2二级病种

病位较深,或病位表浅但毗邻重要组织,结构和发病机制较复杂,安全系数相对较低,技术难度一般。二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2 。

4.2.3三级病种

病位深在或毗邻重要组织,发病机制复杂,有一定操作风险,技术难度较高。三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3 。

5施术者要求

5.1

施术者应符合以下要求: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者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参加正规医学院校,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业学会举办的关于无菌操作技术培训和针刀疗法培训,掌握针刀医学临床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培训证书;

——-不应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5.2一级病种施术者

从事针刀医学临床工作1a 及以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操作)或执业医师资格,或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取得一级病种针刀医学临床专业培训证书。

5.3二级病种施术者

从事针刀医学临床工作2a 及以上,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取得二级病种针刀医学临床专业培训证书。

5.4三级病种施术者

从事针刀医学临床工作3a 及以上,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获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取得三级病种针刀医学临床专业培训证书。

6程序要求

6.1诊断

6.1.1术前检查

术前应进行临床检查,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

6.1.2术前诊断

6.1.2.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6.1.2.2根据诊断结果,如患者有B.1 中诊的忌用症,应停止进一步针刀治疗措施;如患者有B.2中的慎用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性治疗。

6.1.2.3根据诊断结果,如确诊患者疾病属于针刀治疗常见病种( 见附录A),应确定施治部位、提出治疗方案,与患者沟通、确认治疗方案,并做病历记录、签署知情同意书;如确诊患者疾病不属于针刀治疗常见病种,取得二级、三级病种针刀医学临床专业培训合格证书的施术者应根据自身专业水平、从医经验及所在医院的整体医疗条件酌情治疗。

6.2治疗

6.2.1方法

用针刀对病损组织进行松解,以解除卡压、挛缩、堵塞,恢复或改善病损组织的生物力学平衡。

6.2.2要求

6.2.2.1施治部位存在皮肤感染及出血倾向时,不应进行治疗。

6.2.2.2有毛发的施治部位应备皮。

6.2.2.3同一施治部位的治疗间隔时间以3d~5d 为宜,不同施治部位的治疗间隔可不受时间限制。

6.2.2.4应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刀,其规格、型号应与施治部位相匹配;针刀包装应完整无破损,并在有效期限内,从打开包装到治疗结束的时间应≤ 1h。

6.2.2.5针刀应一人一用一废弃,不应重复使用,治疗结束后应放入利器盒,并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集中处置。

6.2.2.6治疗5 次为一个疗程,部分疾病视病情而定。

6.2.2.7应按照附录C 的规定对意外进行预防和处理。

6.2.2.8应进行手术记录,包括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异常反应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

6.2.2.9应在符合附录D 规定的针刀治疗室中进行治疗。

6.2.2.10施术者应穿着医用隔离服、佩戴无菌手套,手部卫生应符合WS/T313 的规定。

6.2.3术前

6.2.3.1体位选择

6.2.3.1.1原则

患者体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便于患者放松;

b) 充分暴露施治部位;

c) 便于施术者操作。

6.2.3.1.2体位

患者体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a) 坐位:适用于头、颈、肩及上肢部位的治疗。

b) 卧位: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俯卧、仰卧、侧卧、俯卧垫腰位、屈膝位、屈髋位。

6.2.3.1.3体表定位

对治疗点进行体表定位(参照附录E)。

6.2.3.2皮肤消毒

6.2.3.2.1消毒方法

用于皮肤消毒的棉球不可重复使用,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a) 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皮肤表面2遍,作用时间在2min~3min。

b) 使用浸有碘酊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皮肤表面2遍,作用时间在1min~3min,稍干后再用乙醇(70%~80%,体积分数)脱碘2遍。

c)使用浸有有效含量≥ 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的无菌棉球擦拭皮肤表面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d) 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应遵循说明书使用。

6.2.3.2.2消毒范围

以治疗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皮肤范围直径应在15cm~20cm 。

6.2.3.3铺巾

施治部位皮肤消毒后应铺大小适宜的无菌洞巾。

6.2.3.4麻醉

如需麻醉,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a.施治部位注射0.25%~0.5% 利多卡因1mL~2mL。

b.其他合法、有效的麻醉产品,应遵循说明书使用。

6.2.4术中

6.2.4.1定向

6.2.4.1.1可垂直于皮肤方向进针刀的治疗点,应垂直皮肤方向进针刀;不可垂直于皮肤方向进针刀的治疗点,如头项部进针刀的治疗点,应紧贴骨面。针刀持握方法参见附录F 。

6.2.4.1.2进针刀时应对准病灶所在的方向。

6.2.4.3针刀刀口线方向应与脊柱纵轴方向平行。

6.2.4.2加压分离

以手指压在定点的皮肤上,使重要的神经血管被挤向一侧。

6.2.4.3刺入

针刀快速穿透皮肤到达皮下。

2.5术后

6.2.5.1清理治疗点的血渍,应按压数分钟止血并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6.2.5.2患者应平卧10min~20min ,其间每5min观察询问1次患者情况,包括施治部位和全身的情况,患者感觉无异常后方可起身。

6.2.5.3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手法治疗,必要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并在术后6h 内完成手术记录。

6.3康复指导

叮嘱患者避免沾水等预防感染注意事项,给出康复指导建议,并做病历记录。

6.4术后回访

木后应对患者进行回访,并做病历记录。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常见病种名称与描述

A.1 一级病种

针刀医学临床常见一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1 。

序号部位名称病种名称病种描述
1上肢尺骨鹰嘴滑囊炎发生于尺骨鹰嘴滑囊内的无菌性炎症,以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肩前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发生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肱骨结节间沟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4肱骨内上髁炎发生于肱骨内上髁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内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5肱骨外上髁炎发生于肱骨外上髁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外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6肩峰下滑囊炎发生于肩峰下滑囊内的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7腱鞘囊肿发生于关节附近的腱鞘,内含胶冻样黏液的囊性肿物
8桡骨茎突腱鞘炎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使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腱鞘内长期相互反复摩擦,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9冈下肌损伤冈下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冈下区疼痛、肩臂部麻木、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0躯干棘间韧带损伤棘突间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棘突间局限性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1棘上韧带损伤棘突上韧带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棘突上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2竖脊肌损伤 (腰段)腰段竖脊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腰骶部疼痛、弯腰困难、不能久坐和久立、不能持续做脊柱微前屈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13下肢髌韧带损伤髌韧带起止点或中段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上坡时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4髌下脂肪垫损伤外力致髌下脂肪垫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膝部酸痛、无力、伸直时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5鹅足滑囊炎鹅足滑囊损伤性炎症,以膝前内侧肿痛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16跟痛症跟骨及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局部疼痛、压痛、行走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A.2 二级病种

针刀医学临床常见二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2

表A.2 二级病种名称与描述

序号部位名称病种名称病种描述
1上肢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冈上肌腱炎发生于肩胛冈上肌腱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肩外展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3肩胛提肌损伤颈肩上区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酸胀、重压不适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4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鞘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而致鞘壁增厚、粘连和狭窄,以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伴有弹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5腕管综合征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以手指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群
6躯干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慢性劳损,以慢性腰痛、局限性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群
7多裂肌损伤多裂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椎旁疼痛、脊柱旋转功能受限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8腹外斜肌损伤腹外斜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腰部疼痛、腰部旋转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9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损伤、炎症,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以臀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群
10菱形肌损伤菱形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致伤侧脊柱与肩胛区疼痛或酸胀不适、肩臂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1髂腰肌损伤髂腰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致伤侧下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2髂腰韧带损伤髂腰韧带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腰 4-5平衡丧失、疼痛僵硬、侧旋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3竖脊肌损伤 (颈胸段)颈胸段竖脊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上背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14臀肌挛缩综合征臀肌及其筋膜纤维的变性、挛缩,以髖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5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腰臀痛,起坐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6臀小肌损伤臀小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患侧臀部酸痛或牵涉到大腿外侧,较严重者可出现整个下肢疼痛、麻痹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7臀中肌损伤臀中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小腿抽筋,起步时足踝部麻痛不适、活动后减轻、久站久行后加重,出现类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疾病
18项韧带肥厚颈部项韧带隆起肥大,以颈部后仰、旋转发出响声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19头夹肌损伤头夹肌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颈项部僵硬、沉重感,可牵涉致眼眶痛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20枕神经痛枕神经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该出呈阵发性剧烈疼痛,并以枕部和后颈部,向头顶 (枕大神经)、乳突部(枕小神经)和外耳部(耳大神经)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1躯干、四肢类风湿性关节炎结缔组织广泛性非感染性炎症病变,以肢体关节对称性疼痛、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22下肢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股关节软骨面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以膝部疼痛、膝软,上下楼梯或蹲下站起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3腓肠肌内侧头腱炎腓肠肌内侧头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胆窝和小腿后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4腓总神经卡压症腓总神经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腓总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5股四头肌腱损伤股四头肌腱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髌上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6胭窝囊肿由于退行性改变、急慢性损伤,以胭窝深部滑囊肿大或膝关节滑膜囊向后膨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7胫神经卡压胫神经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足跖屈内旋及屈趾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由于退行性改变、急慢性损伤,以胭窝深部滑囊肿大或膝关节滑膜囊向后膨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9膝关节滑膜炎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部肿痛、晨僵、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也会有患者表现为弹响、积液
30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膝关节外翻用力不当,到引起疼痛在股骨内上髁或胫骨内髁的下缘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1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膝关节内翻用力不当,引起疼痛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头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2跖管综合征胫后神经在胫骨内后方的跖管内受压而引起的足底跖侧麻木、疼痛,压迫跖管时症状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33膝关节滑囊炎膝关节及其周围滑囊的急、慢性炎症,以膝部滑囊肿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表A.3 、三级病种

针刀医学临床常见三级病种名称与描述见表A.3

表A.3 三级病种名称与描述

序号部位名称病种名称病种描述
1躯干混合型颈椎病颈椎椎体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两种或两种以上颈椎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痉挛性斜颈颈部肌肉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头颈部扭曲、歪斜、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3神经根型颈椎病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4先天性斜颈先天性单侧胸锁乳突肌挛缩,以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5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交感神经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眩晕、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6腰椎不稳腰椎相邻椎体间发生滑移,导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7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8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受压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腰部不能直立,屈膝、屈髋时,脚尖着地为主临床表现的疾病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禁忌证

B.1、忌用

血友病。

B2慎用

B.2.1、恶性肿瘤。

B.2.2、孕期。

B.2.3、施治部位有红肿、灼热、皮肤破溃、肌肉坏死或深部有脓肿。

B.2.4、施治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和/ 或重要脏器。

B.2.5、内脏功能严重不全。

B.2.6、高血压危象。

B.2.7、肝硬化、活动性结核、糖尿病、溶酶体贮积症、线粒体病,以及代谢小分子类疾病。

B.2.8、颅内疾患,包括但不限于脑岀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各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等。

B.2.9、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梅毒、艾滋病、丙肝、乙肝等。

B.2.10、由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发热,或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发热。

B.2.1.1、体质极度虚弱或精神极度紧张。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意外预防和处理

C.1晕针刀

C.1.1晕针刀的预防

C.1.1.1、对初次接受针刀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

C.1.1.2、患者宜尽量采取舒适且能持久的体位,如卧位。

C.1.1.3、针刀治疗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有晕针刀征兆,应立即停止治疗。

C.1.2晕针刀的处理

C.1.2.1、立即停止治疗,将针刀迅速取出,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针刀施治部位。

C.1.2.2、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

C.1.2.3、让患者立即饮用温开水,静卧体息。

C.1.2.4、状况轻者,对患者水沟、合谷、内关等腧穴进行针刺或指压。

C.1.2.5、状况重者,应吸氧或做人工呼吸,和/ 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10mL。

C.2断针刀

C.2.1断针刀的预防

C.2.1.1、术前要认真检查针刀状况,保证针刀无锈蚀和裂纹、刚性和韧性良好

C.2.1.2、针刀操作时,患者不可随意改变体位。

C.2.1.3、针刀刺入人体深部或骨关节内,应避免用力过猛;针刀体在体内弯曲时,不可强行取出针刀。

C.2.2断针刀的处理

C.2.2.1、施术者应冷静,嘱患者不要恐惧,保持原有体位,防止针刀体残端向肌肉深层陷入。

C.2.2.2、若皮肤外尚露有针刀体残端,可用镊子钳出。

C.2.2.3、若针刀体残端与皮肤相平行或稍低,但仍能看到残端,可用拇指、食指按压针刀旁的皮肤,使之下陷,以使残端露出皮肤,再用镊子将针刀钳出。

C.2.2.4、针刀体残端完全没入皮肤下,若残端下面是坚硬的骨面,可用力下压针刀孔两侧的皮肤,借骨面将残端顶出皮肤;若残端下面是软组织,可捏住该部肌肉,将残端向上托出;若断端很短,埋入人体深部,体表无法触及,应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手术宜就地进行,不宜搬动移位。必要时,借助X 线定位。

C.3出血

C.3.1出血的预防

C.3.1.1、施术者应熟练掌握施治部位的精细和立体解剖知识,明确施治部位周围血管位置和体表投影。

C.3.1.2、术前应耐心询问患者病情,详细了解病史,做出血和凝血时间检查

C.3.1.3、针刀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针刀下有弹性阻力感,患者感觉刺痛,应将针刀稍提起并改变进针方向再刺入;若施治部位在骨面,松解时针刀刃不能离开骨面更不可大幅度提插。

C.3.2出血的处理

C.3.2.1浅血管出血

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手足、头面、后枕部等小血管丰富处,针刀松解后,无论出血与否,都应常规按压针孔3min~5min 。若少量出血导致皮下青紫瘀斑者,可不必特殊处理,一般可自行消退

C.3.2.2深部血肿

一般较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经1 周~2周多能自行吸收。若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或仍继续加重,可先做局部冷敷止血或肌肉注射止血敏,48h后,局部热敷,外擦活血化瘀药物,以加速淤血的消退和吸收。较大的血肿可在B超定位下穿刺抽除,同时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治疗无效,血肿不消或继续增大时,可切开引流并止血。

C.3.2.3有重要脏器的部位出血

椎管内、胸腹腔内出血较多或不易止血者,应立即进行外科手术.

C.4气胸

C.4.1气胸的预防

C.4.1.1、施术者应熟悉掌握项背部解剖知识,明确施术部位肺界的体表投影

C.4.1.2、施术者在项背部进行针刀操作前,应清楚患者是否患有肺部疾病。

C.4.2气胸的处理

当患者出现胸部不适或吸气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针刀操作,并将患者转入呼吸病房观察治疗。

附录D

( 规范性附录)

针刀治疗室

D.1环境要求

D.1.1、治疗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可采用自然通风和( 或)机械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1.2、治疗室地面、墙面、天花板、桌面应光洁,便于清洁消毒。

D.1.3、治疗室应划分无菌准备区、治疗区,区域之间要有实际隔断。

D.1.4、治疗室温度应控制在26 ℃±1℃。

D.2设备配置

D.2.1无菌准备区

应配备洗手设施、手卫生及干手物品,包括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皂液、免洗手消毒剂等,宜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重复灌装的洗手液容器,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应配备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或消毒毛巾。

应配置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更衣柜、移动式无影灯、帽子、口罩、隔离衣、无菌手套、无菌一次性针刀、外科手消毒剂、医疗垃圾桶,以及急救药品和设备( 如氧气瓶、多巴胺、肾上腺素、生命通路药品等)。

D.2.2治疗区

应配置治疗床、治疗车、无菌物品存放柜、医疗垃圾桶。

D.3清洁消毒

D.3.1常规清洁

D.3.1.1、应使用不掉纤维织物材料制作的清洁工具,不应与其他房间混用清洁工具。

D.3.1.2 每天针刀治疗结束后应进行湿式打扫地面、桌面,每周应擦拭吊灯、墙壁。

D.3.2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按照GB15982 —2012中5.5规定对治疗室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D.3.3空气消毒

治疗活动前后或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WS/T.2012 中第5章提供的空气净化方法进行操作。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附录E

( 资料性附录)

体表定位方法

常用的体表标志包括:

—-骨性标志:骨性突起,为肌腱、韧带等组织的附着处,是最常用的体表标志。特点是易找、清楚、准确。通常也是病灶所在之处。

—–肌性标志:身体的某些部位没有骨性标志时,可利用肌肉的边缘作为体表标志。

—–纹理标志:四肢表皮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而且比较固定,可用于寻找深部病灶的体表定位标志。

—–静脉标志:根据浅表静脉的走行线路和位置,来判断深部组织的位置。由于每个人的浅表静脉的显现程度不同,在体表定位时要区别对待。

——发际标志:在头部做针刀治疗时,可以根据发际线进行定点治疗。但发际线的高低相差较大,不易做到准确定位。

E2 、确定体表投影

利用体表标志确定深层组织在体表的投影范围,并判断血管、神经走向,帮助针刀定位

E.3 、体表定点

在有病变组织的体表范围内寻找到阳性点并标记。

附录F

( 资料性附录)

针刀持握方法

F.1 、双手持针刀法

F.1.1 、双手持针刀扶针法

施术者操作手的拇、食指拿捏针刀柄,中指和无名指扶住针刀体。辅助手的拇、食指拿捏距离刀刃1cm 处的针刀体的位置。

F.1.2 、双手持针刀不扶针法

施术者操作手拇、食指拿捏针刀柄。辅助手拇、食指拿捏距离刀刃1cm 处的针刀体的位置。

注:辅助手控制首次进针刀的深度,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F.2 、单手持针刀法

F.2.1 、单手持针刀扶针法

施术者操作手的拇、食指拿捏针刀柄,中指和无名指扶住距离刀刃上1cm 处的针刀体的位置。

F.22 、单手持针刀不扶针法

施术者用操作手的拇、食指拿捏针刀柄。

本站目的为科普宣传和专业交流学习,如有内容侵害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韩松大夫。 转载本站原创内容,只需注明出处:痛宁网/韩松大夫

痛宁网微信公众号

痛宁网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上面二维码,关注痛宁网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内容及更新。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ansong168@163.com

韩松大夫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具体详见站内介绍。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