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植入式镇痛泵)——搭建全天候输入止痛药的‘高速公路’
据中国癌症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2017癌症新发人数增加到368万,占世界的1/4。癌痛作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性疾病,发生率高达61.6%。由于疼痛诊疗缺乏统一标准、医护双方认识不足等原因,能够接受规范化镇痛治疗的患者仅为30%左右,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难治性癌痛学组。集合肿瘤、姑息、疼痛等多领域专家,发布《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年版)》,首次明确了难治性癌痛的定义和诊疗标准,同时提出了多学科治疗难治性癌痛的基本原则,微创介入技术,无疑是这场斗争中最为核心的武器。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作为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为顽固性疼痛患者进行镇痛。这种做法就相当于在患者体内搭建全天候输入止痛药的‘高速公路’。
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优化给药途径 提高生活质量
植入式镇痛疗法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给药方式。医生通过微创手术,将一个可储药、可体外调节流速的智能金属镇痛泵植入身体内,通过一根柔软的导管将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传导通路,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该疗效对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疼痛,具有更为优越的镇痛效果。特别是对于癌痛的病人,它的出现使癌痛患者摆脱了疼痛的困扰,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自1982年,第一临床植入式镇痛泵问世,全球超过20多万疼痛患者因植入式镇痛泵受益。
此技术特点是镇痛效果良好;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优化其给药途径,大大降低了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一旦植入终身受用;操作相对简便易行;体积小巧的吗啡泵,植入体内后,癌痛患者再也不需要大量口服吗啡等镇痛药,术后病人可运动、洗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心态上使患者对生活重燃信心,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鞘内药物灌注疗法与传统口服注射镇痛有什么区别?
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是先经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大脑、脊髓,起作用。虽然口服大量镇痛药物,但最后到达作用部位:大脑、脊髓的量极小,以吗啡为例,口服300mg,相当于100 mg,而最后到达大脑、脊髓的则只有大约1mg的吗啡!而鞘内吗啡泵则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吗啡受体,跨过了消化道吸收—肝脏、血液循环两个环节,因此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调节给药剂量。
植入式镇痛泵治疗癌痛有什么优势?
1、有效止痛,剂量更小,副作用更小。
2、帮助恢复身体机能,辅助抗癌治疗。
3、泵植入体内,可体外加药,方便长期控制疼痛。
4、根据疼痛程度变化,可由医生灵活调节每天药量,让您获得最佳疼痛控制。